首页 手机
当前位置: 好大学 > 试题库 > 公务员> 警察考试

警察考试

全部 招警考试 政法干警
全部试题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计算题

给定资料:

1.2010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人才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并实施《人才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人才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2.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推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从国内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问题现实地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同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则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中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基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义事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该纲要可以说是对此前提出的国家人才战略的深化和系统展开。

3.2003年6月,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此后,全国各省区市先后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或协调机构,并在党委组织部门普遍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在改革实践中,通过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落实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的工作要求,创新具体制度、程序和方法,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至2006年底,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475.6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达450.4万人。截至2006年,中国已有两院院士140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4万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总数3307人。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为1450万人。2006年中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仅2000-2005年期间,中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增长了48%,研究开发科学家工程师总量增长了60.9%。

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由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4.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解决了中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与重大问题,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壮丽篇章。

5.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进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到2020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6.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7.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强国。因此,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人才队伍。但这支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都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世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人才资源的快速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一经验及中国人才队伍的现状,要求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必须实行人力资源开发先导模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切实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必须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要加大教育和培养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教育经费和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要继续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使教育和培训系统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管理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场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中国一度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导致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例如,从1978年到2002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共有58万人,截止目前,累计回国的只有15万多,只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25.86%。加入WTO前后,中国出现第三次人才外流高峰。为政之道,重在得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中国必须尽快扭转被动和不利的局面,想方设法留住人才。为此,要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创业条件、薪酬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构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强磁场,使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成为相关人才施展才华、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

的大舞台。

目前,中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1)专业结构不合理:长线专业人才较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熟悉并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2)能级结构不合理:初中级人才较多,高级人才总量严重不足。(3)产业分布不合理,如第一产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第三产业内部人才结构也明显失衡。(4)行业分布不合理,如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低,仅占35%,而美国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80.8%在企业,英国为61.4%。(5)地区分布不合理,如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密度(每万人口中的人才数量)仅为225人,而东部地区为302人,高级人才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6)所有制间的分布不合理,如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4%集中在国有单位,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之和仅为26%。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实施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重组,有效盘活人才资源存量,改进人才资源增量结构,使人才资源的宏观结构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人才问题,说到底,是人才资源管理体制的问题。有了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近些年,中国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搞活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来说,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为此,一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人才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评价人才,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评估绩效,二是测评能力。评估绩效是为了奖惩,测评能力是为了选人用人,二者不能混淆,否则,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负效应。二要建立能力主义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搭建宽广的舞台。所谓能力主义管理体制,即唯有能者宜在其位。它是由三个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即公正评价系统、公正待遇系统和能力开发系统。在能力主义管理中,以公正评价为基础,对人才给予公正待遇。这里的待遇,包括职位、工资福利和荣誉等。经过评价,如果一个人有弱项或不足,则进入能力开发系统,进行培训和提高。很显然,能力主义管理具有鲜明的优点:

(1)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的能力,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供科学依据;

(2)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才能,避免或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

(3)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人才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

三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内部具有公平性,外部具有竞争力。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既能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又能够激发人才奋发向上,积极创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8.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以才兴,业以才旺。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确保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客观要求党和国家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盛衰亡。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将人才问题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要认识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减少和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有价,既要重视精神激励,更要重视物质激励;要因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授职,小才不可大用,大才也不可小用;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克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人才观,才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实施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就决定派出留学人员,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始终是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的。对于一时没有能力或能力不足的专业领域,向发达国家派出留学生,借助发达国家的力量加快培养。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充分认识出国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着眼国家发展需要,要继续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为中国公民出国留学提供便利的服务。要深刻认识出国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吸引留学人才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加快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春晖计划"等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工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国家科研院所等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战略高地作用,努力吸引、聘用更多的境外高级专门人才。

要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各对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方面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这就不仅需要对科学人才的尊重,尤其重要的是要尊重生产劳动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尊重一切有一技之长人才的劳动、知识、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光荣、劳动光荣、创造光荣的观念,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问题、舆论问题、制度机制问题,把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工作。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建议》提出,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分析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

(二)目前,我国人才使用与培养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这些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实施才强国战略的建议。

时间:2020-05-13

人气:2002

查看答案

给定材科:

1.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些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亿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

2.元宵刚过,听着MP4、哼着流行歌曲、穿着时尚的小阮走进了天河区的一家职业介绍所,开始了他新一轮的打工求职路。小阮来自粤东的南澳县,今年24岁,已在珠三角打工3年。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求职观点,小阮都完全*了传统意义的农民工形象。

像小阮这种80后、90后出生的农民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有近1亿人,约占农民工总数60%。在广东2600万农民工中,这个比重更高达75%,约有1462万人,这个群体已成为城市用工的主力。这个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群体越来越受到各界注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评论认为,这个庞大的群体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3.“在村里呆不下去,即使自己家人不说什么,村里的老人们也会指指点点,说一个大小伙子,整天窝在家里没出息,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在北京一家印刷厂做工的王小帅一脸苦笑,“再说,我也不可能就留在家里务农,家里地不多,根本用不着我干,村里的年轻人该上学的都上学去了,该打工的都打工去了,基本没剩什么同龄人。

无论听别人说还是从电视上看,城里都带着一种吸引力,我一直都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从王小帅身上我们能够感知,上亿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走出农村大地的。

跟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跟父辈一样还是农民身份,但他们的手上没有务农留下的老茧。“我们这个代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从小就读书,不让他们干农活,所以他们对农活门道儿一点不懂。”作为第一代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建工城建市政一公司路面工程处农工班班长康厚明深知子代与他们的不同。

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一跨出校门便进入城市打工,所以他们缺乏对乡土的依恋,很多人不愿再回到田间。李冬妮委员说:“对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虽然他们的故乡依然是农村,但这个故乡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越来越远,只停留在逢年过节的探亲之中。”丁克美代表是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黄桥村党支部书记,她介绍说,村里的年轻人极少有打工后又转回来务农的,“回来怎么生存?一个人一亩多地。”另一方面,城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五光十色的生活、潜在的发展机遇、方便的上网条件、酒吧、卡拉0K等新潮的娱乐方式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不甘寂寞的年轻一代。也正因为如此,郗杰英委员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贡献在城市,保障靠农村;年轻在城市,养老回农村”是多年来中国农民工城乡“候鸟”式生活的真实写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崛起的“新生代农民工,,似乎不愿意再做一只“候鸟”,而是更愿意将城市作为永久的栖息之地。

4.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建工城建市政一公司路面工程处农工班班长康厚明的农工班里有80多人,基本上都在40岁左右。“因为建筑工地工作环境脏,劳动强度大,年轻人不愿意干,很多人没干两天就走了。”有“农民工司令”之称的张全收代表认为,这是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家里都是四五个兄弟姐妹,而八九十年代出生的

孩子一般家里就一两个。“新生代条件好,对务工环境很挑剔,稍微有点难度的活就不想干了。”

很多农民向康厚明代表反映,他们的子女在外打工,工作还很不稳定,在一个地方打工半年就算时间长的,很多年轻人打工两三年不但没有一分钱存款,还得“啃老”。康厚明代表说:“这里有工资普遍偏低、工作太苦太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做的原因,也有工资高的岗位技能要求高,他们又无法胜任的原因。”

王小帅刚到北京时并不是在现在就职的工厂里面整天用计算机工作,而是在海淀区的一处建筑工地做电工。“因为我刚来时什么都不会,只能做小工,每天早晨六点半就起来,一般要忙到晚上六七点钟。整日蓬头垢面,衣服也是在铁管上蹭来蹭去满是铁锈,吃得也不好。”2004年,他到技校学习了一年计算机应用知识,有幸被介绍到现在的单位“我觉得知识太重要了,现在边工作边读成人高考的大专,我学完这个大专学历后,还想读自考本科⋯⋯”小帅说。

郗杰英委员说,“新生代农民工倾向选择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而且继续学习和再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上一代农民工肩负养育孩子的重任,大多不计劳苦,愿意选择收入较高的工作。相比之下,新生代农民工更年轻、文化水准更高、见识也更广,他们心中的目标也远不止打工挣钱这么简单。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渴望更多的知识,为日后融人城市作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分布开始由繁重的体力劳动岗位向其他领域扩展,整体就业质量正在持续提升。郗杰英委员分析,这个方面是因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工人数的持续增长,使新岗位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年轻一代的农民工文化素质较第一代农民工高、求职期望也更高。“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他们绝绝大部分外出前没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规范,所以,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产业,并逐渐成为从业人员主体。”

相关专家认为,就身处环境来说,上一代农民工处在劳动力“无限供给”、薪酬可被尽量压低的年代,因为没什么选择,不能不忍辱负重;而新生代农民工处在当前劳动力“有限过剩”、薪酬理应适时提升的年代,他们有了相对大的选择空间。就行为特征来说,有别于父辈的“生存型、节约型、单身型”,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发展型、消费性和家庭型,,务工方式,他们的受教育水准和职业期望值更高,融入城市并转换身份的意愿更强。

5.2008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劳务工门终于看清了形势:经济遭遇危机,破产企业增多,就业岗位减少,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首遭淘汰的必然是那些缺少技能、素质不高的打工者。

曾在东莞一制鞋厂做普工的张亚萍就是被裁队伍中的一员。张亚萍三年前进了东莞一家鞋厂,她做的是成型工序,技能含量比较低。金融危机来袭后,厂里的订单一下子减少了,厂方无力支付200多位员工的工资,于是宣布裁员,打帮、针车、夹包等技术工人留下,其余的领完工资另觅出路。

技能就是本钱,没有本钱的普通务工者,在就业市场上几乎没有话语权。“我们就是一颗普通的螺丝钉,把你拧下,不愁没有人顶。”张亚萍说。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这些频繁转换工作的务工人员绝大部分没有受过技能培训。很多接受采访的务工人员告诉记者,只身出来打工的很少,绝大部分是依托亲戚老乡,一带一带出来的。在南京一家电子厂打工的章萍萍就是在姐夫的协助下出来的,进厂时,厂方仅仅实行了简单的安全操作培训,就由熟练工人带着上了流水线。初中毕业的章萍萍说:“一个班下来就学会了。”

清水县劳务办书记黄天德说:“除非是劳务派遣的外出务工者,依靠家族帮带出去的务工人员则很难组织培训。”即便如此,“每年农民工返乡休整期,劳务办会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实行为期一个月的短

期培训。”黄天德说,“哪个乡镇的外出务工人员多,培训班就开到哪里。”

清水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5.67万人。

清水县的这种简单培训模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引导性培训,主要是让外出务工人员掌握《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如何讨薪维权;二是简单技术培训,主要针对家政服务以及建筑行业的瓦工、钢筋工等培训。黄天德说:“培训的效果是明显的。”他举例说,以前如果去建筑工地打工,你要应聘钢筋工,工头会让你干上一段时间才考虑是否要你,经过培训后,市一级劳动保障部门就会发给你初级钢筋工的技能证书,你开始上班的第一天就能够按照这个技术级别拿工钱了。

清水培训模式的前景似乎诱人,但是如何说服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培训,是劳务办最头疼的事情。“一个尴尬的数字是,全县参加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仅有10%。”黄天德说。这位长期从事劳务工作的基层官员认为,一些年龄较大的外出务工人员上有老、下有小,短暂的回家休整期主要是干家务活,他们没时间也没精力来参加培训;还有些外出务工人员认为,找工作抢的是时间,春节后是企业的用工高峰期,你不赶快出去找,再等一两个月,人都招满了,谁还要你?还有人对培训的效果持质疑态度:“这种免费培训,好多都是做样子的,要学的话,边干边学不就成了?!”

6.已经在印染厂工作好几年的邱其良,表现其实很不错。不过2009年7月,他还是辞掉了这份工作,决定到清远技校学习半年汽车修理,然后换一个工作环境。对于将来,邱其良自己有了打算:“有了一技之长,我就要到广州这些大城市去闯一闯。”

如今,在各类农民工培训中心,学技能、做城里人成为一张张年轻面孔的共同梦想。经过培训的新型农民工正加快转变为技能型工人,提升了就业水平和工资待遇。

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的小廖说,培训改变了他的人生。2003年初中毕业后,小廖选择南下,开始了自己的打工岁月。在工厂做过普工,做过商场售货员,辗转多份工作后,她决定参加技能培训,学习一技之长。2007年前后,小廖参加职业培训,考取了服务业内的一个从业资格证书,2009年通过深圳市招调工考试,终于结束了自己“来深建设者”的身份,拥有了深圳市的户籍。因为自己的勤奋和努力,2008年她开始成为“可颁坊”连锁店的店长。当前,她又报考了自考大专学历,要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小廖说,她的大弟弟也考取了电工证,也成为了一个小区的电工。

和第一代农民工大多靠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在城里打拼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消费的欲望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技能“淘金”已成共识,新生代农民工和父辈农民工思想的差异,使他们的出路更宽广。

7.“请问企业给交保险吗?用不用加班啊?”这经常是应聘者问覃智理的第一句话。覃智理是深圳市龙岗区大鹏街道某化工企业的招聘培训主管,他告诉记者,新一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维权意识更强。

“40岁以上的农民工的特点是,吃苦耐劳,主要图的是工资,喜欢加班,因为加班工资高。”覃智理说,80后的农民工尤其是最近涌现出来的90后的农民工,更加注重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应得的各类保障。

24岁的周维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在广东工作已经5年了,先后干过销售、保安以及电子加工等。最近的一次工作经历是电子加工,因为经常要加班至半夜,他觉得自己的权益无法保障,于是“炒”了老板。“我对工资要求不高,月薪1000多元就行了,但不能总加班,能交各类保险的稳定工作。”与工资相比,周维显然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更加注重,他告诉记者,自己1000多元的收入虽然攒不了钱,但是家里不用他寄钱。与为了养家糊口而出来打工的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有底气向没日没夜地加班并且加班费很低的血汗工厂说“不”。

周维打算,先找一份工作安定下来,不用花家里的钱,然后再一步一步图发展。

8.2020年2月26日,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瑞丰手袋厂的厂门前,河南小伙子小孙正在和保安闲聊着。

这个三年前来到深圳龙岗打工的年轻小伙子,到现在已经换了10多家企业。如今,在这个手袋厂工作尚不到半年时间,“我又不想做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手袋厂是一线普工,这工作太苦太累收入也低,更关键的是没什么发展前途,自己想寻找发展前景好点的职业,但是觉得比较难。在一片经济回暖和用工短缺声中,小孙感到很迷茫。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河南小伙子小孙那样频繁跳槽的新生代农民工并非少数,对于跳槽的原因,他们给出一个类似的答案:要“饭碗”更要有发展。

“昨天去佛山,今天去东莞,明天可能又去惠州”,这是老李对儿子李安强的评价。老李来自江西宜春,在广东打工已经有9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他们这个代人进城打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多地挣钱,然后将钱寄回家,让在农村的老婆孩子过得好一点。等到将来自己老了干不动的时候,能回到农村舒舒服服地养老。

但是,作为年轻一代,儿子李安强已不满足于此,现在进城打工,挣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技术和寻找发展空间。“我希望能尽早地融入城市生活中,在城里找到立足之地。”李安强对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如果岗位有前途,即使不给钱,从学徒做起,我也愿意。”李安强说,做普工学不到东西,没有发展空间。自己频繁跳槽,是为了找到有发展前途的岗位。

记者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观点上与老一代农民工差异甚多。老一代农民工属于生存型农民工,为养家糊口到城市打工,心里明A自己仅仅城市的“过客”。但新一代农民工属于发展型农民工,他们不缺吃穿,进入城市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想一心脱离“农门”入“城门”。

9.“宁愿在深圳捡垃圾,我也不愿意回家种地”。在采访中,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的80后农民工小廖对记者说,她的老家在湖南怀化的乡下,因为地理条件和交通的限制,“村里多为LlJ地,农田和土地较为缺乏”;另一方面,“村里的绝大部分人也都外出打工,即便回到家里也没有多少人了,不好玩”。

在粤东饶平县的很多乡镇,记者了解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有初中或者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不愿意像文盲或小学毕业的父辈那样从事农活。不过,广大的农村和落后的地区并没有优势产业,在老家很少有“体面”的职业供他们选择。能够说,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已经有点“水土不服”。而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活的相对改善,新生代农民工不用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负担养家糊口的重任,也为他们自由选择职业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不过,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要融入城市他们却有很长的路要走。来自湖南省衡山县岭坡乡的周云峰从1992年就开始了南下打工的生涯,从一线普工干起,到如今的一个厂的负责人,他一路用勤劳和才智走出自己的轨迹。不过,他依然觉得自己无法在这个城市立足,“房价这么高,我根本买不起房。并且城市的生活成本也太大,手头总是觉得很紧。”周云峰说。

对于更多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的收入可能要比周云峰还低,一个农民到珠三角务工,一般情况下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住得再差每个月的房租总要三四百块钱吧?吃得再差也总要几百块的开销吧?再加上上下班坐车、打电话、买几件衣服、偶尔生一两次病,一年能攒多少钱?!”周云峰告诉记者,一个农民工如果要在城市维持一个家庭,并在那里立足,那是件很难的事。

同时,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附着在市民光环下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住房等等权利和福利,对他们来说都遥不可及。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惠生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基本上是城市上的孤岛,他们生活在城市中,却无法融人城市文化。他们的生活、社会交往都没有融入城市里来。

10.一直注重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的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常德传倡议,应大力增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

常德传代表认为从今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趋势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非农化和产业工人化及其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及其升级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中国要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升级为制造业强国,更取决于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升。所以,搞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持续提升他们的素质与改革户籍制度,让他们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是相辅相成的。

常德传代表建议切实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中国工会上百万个基层工会,应充分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协助、监督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在职教育培训。当前在职教育培训,要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其文化、技能水平,使之适合企业发展和城市发展需要。在农民工达到一定数量的地区,工会应设立新生代农民工学校:办学模式应根据各地情况采取多样化形式。

他还建议要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年龄偏小,新生代农民工容易出现价值体系的混乱和选择的偏差,所以基层组织和企业党团需要增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注重,着力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健康从业指数,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化的和谐推动。

11.从2008年到2009年,有“农民工司令”之称的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代表经历了从“返乡潮”到“民工荒”的起起伏伏。“去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我几乎整天开着车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找企业收人,而这几天用工企业天天追着我要人,手机都快被打爆了。”

据了解,进入2009年12月,来找张全收要人的企业络绎不绝,企业出现了用工短缺。而春节过后,这种短缺变得更加明显。“现在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找我要人,但找不到人。”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民工荒”的两难问题,以前是农民工的山东泰安东方计算机学校校长王元成代表认为,要提供实用的职业培训,用新思路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和发展问题。

在山东泰安市,王元成创办的“进城务工青年之家”“草根热线”“打工网站”等得到了社会的盛赞。他认为,关心农民工不能仅仅停留在“嘘寒问暖”上,要根据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求,按照不同的就业意向,分别提供实用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要从“一锅炒”走向专业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三变化,在一定水准上造成并加剧了“民工荒”。据了解,当前我国农民工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拖着拉杆箱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满足于“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打拼,更愿意以技能淘金。

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院长姜健代表认为,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广大农民工的就业水平和素质受到挑战,难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为此,她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将农民工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构筑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为辅、农民工个人少量负担的投入机制。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民办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三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四是农民工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负起责任,提升培训后的就业率。

“农民工结构的这个变化,能倒逼企业实行产业升级。”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代表说,“针对这个变化,各地要加快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扎实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缓解当前企业招工难问题。”欧真志认为,城镇的户籍、住房、社保等问题是制约农民工长期稳定就业的瓶颈,为使农

民工安居乐业,必须统筹考虑,打破这些瓶颈。同时,要建立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把就业政策向乡镇和农村延伸,使在外工作的农民工无后顾之忧,真正安定下来。

安徽阜阳市市长孙云飞代表认为,中小城市人口饱和度较低,自身经济发展也需要劳动力,在应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能大有可为,一举多得。他认为,首先,中小城市发展迅猛,急需新增劳动力注入。其次,中小城市吸纳新生代农民工为市民,能够解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长期存有的问题。

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代表认为,为使农民工安心工作,持续成长,必须统筹考虑,打破城镇户籍、住房、社保等瓶颈。

“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是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的一剂良方。”张复明代表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增大资金投入比例,切实把农民工培训当作一项公益事业来抓。企业也要参与农民工培训,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三、申论要求

1.请结合给定材料6、7、8,概括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的区别。

2.有人说新生代农民工似乎正在成为一个同时疏离于城市和乡村的夹心层。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3.依据给定材料中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现状,请谈谈如何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时间:2020-05-13

人气:2661

查看答案
首页78798081828384末页共1114条记录